東風英菲尼迪7月再爆出溫州和義烏經銷商退網的消息。盡管事后英菲尼迪回應稱已出臺解決辦案,正在兩地籌建新的授權經銷商,但英菲尼迪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國產三年,產品更新節奏緩慢,銷量過分依賴兩款國產車型。東風英菲尼迪今年前7個月的銷量雖然取得33 .3%的增幅,但仔細分析車型銷量數據,可以發現,作為兩款走量車型之一的QX50增速緩慢。新車缺乏、利潤下滑成為懸在東風英菲尼迪與經銷商之間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多家經銷商退網
據媒體報道,浙江多個地區接連出現經銷商退網事件,眾多車主因此無法享受正常保養維修服務,僅溫州和義烏兩地就有超過100位車主需要驅車到其他城市進行車輛維修保養。有媒體致電溫州聯迪英菲尼迪4S店,對方坦言“7月的確有一段時間暫停了免費保養及索賠權限”。
隨后,英菲尼迪作出書面回應,稱廠家已經出臺解決溫州、義烏兩地車主售后服務問題的辦法,并正在兩地籌建新的授權經銷商,預計新店將于2017年底、2018年初正式營業并提供相關服務。針對兩地車主維修保養問題,英菲尼迪已拿出解決方案,但如何解決廠家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英菲尼迪方面并未提及。
這不是英菲尼迪第一次出現經銷商退網事件,早在去年,英菲尼迪就曾因出現經銷商退網一度陷入困境。據媒體公開報道,自年初至今,幾乎每月都會出現經銷商退網事件。
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英菲尼迪取消多項優惠以減少支出。如在北京,原本應由廠家承擔的空調濾芯、機油機濾等零配件免費更換服務,現在卻需要經銷商自掏腰包。相比之下,今年同樣陷入發展困境且同為東風系合資公司的東風悅達起亞,為防止經銷商退網,7月起中高層自愿降薪10%,并將此費用投入到專營店中以提高銷量。而英菲尼迪的做法,無疑讓不少經銷商對該品牌失去信心。
南都記者留意到,在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去年年底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對供應商滿意度調查(2016)》中,哈弗以83.2的得分均值位居第一,而英菲尼迪只獲得63.7分,排在下位圈的第22位。
在華南地區,目前尚未出現經銷商退網事件。英菲尼迪廣州番禺文華匯迪店市場經理陳劍信告訴南都記者,對于經銷商退網事件,他有所耳聞,不過據他所知,廣州并無經銷商退網,反而還有經銷商集團想入網。不過他也坦言今年銷售壓力增大,作為二線豪華品牌,他們只能靠參加車展以及推出促銷活動來提振銷量。
QX50拖后腿
目前,英菲尼迪在華銷售的全系車型共有十款,轎車及轎跑車四款,包括Q50、Q50L、Q60、Q70L;SUV有6款,包括QX30、QX50、QX60、QX70、QX80、ESQ.英菲尼迪于2014年將QX50和Q50L國產,并提出2018年要達到重要豪華品牌的銷量標準10萬輛。雖然英菲尼迪在售車型達十款之多,但真正走量的產品是國產的QX50和Q50L.
英菲尼迪在國產以后,2015年迎來高速發展。根據廠家公布的數據,英菲尼迪2015年在華銷售40188輛,雖然在豪華品牌中只排第九,但33.80%的增幅秒殺前十排行榜的其他豪華品牌,比排在第二的奔馳還高出4.8個百分點。不過,在國內汽車行業集體打了雞血的2016年,英菲尼迪卻表現出頹勢,全年售出41590輛,同比增幅僅有3.5%.與此同時,寶馬、奔馳、捷豹路虎、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保時捷、謳歌均取得雙位數的增長,林肯同比增幅甚至達到了178%.
進入2017年,英菲尼迪的銷售有所回暖。根據英菲尼迪公布的數據,其今年7月份在華(不含香港、澳門及臺灣市場)單月銷量為2741輛,同比增長19.2%;1-7月在華累計銷量為21662臺,同比增長33.3%.其中,由Q50、Q50L和QX50組成的英菲尼迪“50家族”銷量達1846臺,占總銷量67.4%。
這幾組數據表面上看風光無限,但與2018年10萬輛的銷量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與此同時,東風英菲尼迪也暴露出了國產車銷量增長乏力、甚至一度出現逆增長的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風英菲尼迪的兩款國產車累計銷量為12811輛,較去年同期的11672輛增長9.76%,表現還算穩定。而在下半年的首個月,東風英菲
尼迪卻只銷售2020輛車,與去年同期相比銷量不增反減,降幅達到9.9%.受累于7月的下滑,其今年1-7月累計銷量為1.48萬輛,同比只增長6.4%.
仔細分析這兩款車型,問題出在QX50上。南都記者查閱乘聯會數據了解到,Q50L今年前7個月累計售出10833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37.7%;而QX50今年前7個月銷量為3998輛,同比只增長了5%.也就是說,QX50拖了后腿。另外,過分依賴兩款車型的做法,也讓東風英菲尼迪的銷量埋下隱患。
新車計劃擱淺
英菲尼迪進入中國以后,產品更新節奏緩慢,大部分新車都只是外形稍微動了下“手術”的小改款,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在產品導入和更新速度上的滯后,讓英菲尼迪在華發展速度落后于大部分豪華品牌。根據廠家公布數據,2016年英菲尼迪的效率增幅僅為3.4%,在所有豪華品牌中排名第十,作為對比,林肯的增幅達到了驚人的180%,凱迪拉克、捷豹路虎分別為45.9%和31%,第一陣營的寶馬和奔馳也分別為26.6%和11.3%.
在始于2010年的雷諾-日產聯盟與戴姆勒A G的合作中,雷諾-日產聯盟向奔馳提供1.6L柴油發動機,供奔馳旗下A級車和B級車型使用;奔馳則向雷諾-日產提供2.0L汽油引擎,未來可能還將提供V6和V8發動機。英菲尼迪也享受了一把雙方技術共享帶來的好處,QX30、Q30都基于奔馳的 FA平臺打造。但隨著雷諾-日產聯盟與戴姆勒AG的關系在2016年開始出現裂痕,英菲尼迪停止使用雙方共同打造的MFA2平臺,這導致英菲尼迪的新車計劃直接擱淺。
作為主力銷售車型的Q50L,目前終端市場的優惠普遍在10%以上。南都記者查詢達示數據了解到,指導價為27.98萬元的Q50L2015 2.0T自動舒適版,8月份第二周全國最低報價為21.98萬元,也就是說降幅最高達到21%;指導價為34 .98萬元的Q X 50 20152.5L自動四驅舒適版,大部分報價為28.98萬元,優惠折扣達到17%.在缺乏新車導入的情況下,兩款走量車型靠優惠促銷拉動銷量,是逼不得已的做法,在短期內也可以見效,但作用能起多久尚未可知。
市場連線
英菲尼迪單車利潤只有寶馬1/5?
在終端市場,南都記者走訪廣州英菲尼迪經銷商了解到,他們今年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銷量不大理想。
英菲尼迪廣州番禺文華匯迪店市場經理陳劍信透露,該店上半年的銷量任務近400臺,他們賣出300多臺車,只完成了90%左右。不過,談及完成全年銷量,他表示還是有信心完成的,畢竟下半年是銷售旺季,下半年的銷量占大頭,全年近900臺的目標應該不難完成。
對于媒體報道的“經銷商反映熱銷車型無貨、國產車貨足卻不好賣”的情況,陳劍信表示他們店并非如此,“賣得最好的是Q50L、QX50、QX60、Q70L,其中以Q50L賣得最好,且貨源充足,反而是部分進口車供貨不大理想。”
英菲尼迪廣州白云勤效店總經理吳海城的說法與其如出一轍。吳海城說,在勤效店,走量車型主要是Q50L、QX60、Q70L這三款,其中Q50L最為暢銷。
利潤下滑、經營虧損是不少英菲尼迪經銷商選擇退網的原因。英菲尼迪真實利潤如何?陳劍信向南都記者透露,綜合來算,目前英菲尼迪的單車利潤在5000元以上。這個數字跟自主品牌旗鼓相當。據南都記者了解,自主品牌單車利潤目前一般為數千元,根據一季度報可算出,長城和廣汽的單車利潤分別為7692元和8374元。另據華晨汽車公布的2016年財報,合資公司華晨寶馬2016年純利達到79.96億元,銷量約為31萬輛,據此推算出華晨寶馬的單車利潤約為2.5萬元。相比之下,英菲尼迪的單車利潤大約是華晨寶馬的1/5,可謂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