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96工作制”持續引發社會熱議。
過去幾年,很多國內互聯網公司都被打上了“狼性”的標簽,在互聯網產業發展迅猛、不少公司市值已然堪與全球科技巨頭比肩的情形下,一些嚴苛的企業管理方式也逐漸被社會默認和接受,備受爭議的“996工作制”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不僅初創企業如此,包括某些發展時間比較長的或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亦然——這樣的工作制度較為普遍地出現在互聯網行業。
這類管理方式面臨著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困境。我國勞動法等法律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應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應不超過44小時。如果加班,企業要與員工簽訂自愿加班協議,在這個協議基礎之上,還需要支付150%到200%的勞動報酬。但這些規定在許多推行“996工作制”的互聯網公司并未得到嚴格落實。
更有甚者,一些推行“996工作制”的企業還將其當作“職場雞湯”灌給員工,將不合理的超時加班與拼搏、向上等品質畫等號,賦予“996工作制”某些文化和精神含義等,其實反而有悖于互聯網精神提倡的平等、包容、創新。
在企業初創階段,或重點項目攻關時期,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以及資金少、競爭激烈等原因,千方百計省成本或加班加點趕工期等做法,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再配以合理的薪酬、職級激勵機制和企業拼搏文化營造等,倒也不會大面積地引發員工的抗拒。
但企業慢慢走上正軌了,或不分春夏秋冬,仍然廣泛實行“996工作制”,甚至營造超時加班才是拼搏精神的企業文化,那就不僅不可持續,而且背后折射出其在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任務分配等方面的短板,充分暴露出其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
如今,互聯網行業被視為社會創新、時代進步的典范,但在公司管理上,一些業內企業仍然在走過去那些粗放式、草莽式企業的老路。事實上,成就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發展的,是產業升級的機遇、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企業家的戰略眼光。產品的創新性、營利能力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都不是靠一味地“996”就能實現的。面向未來的競爭,企業要比拼的應該是技術、質量、管理、文化,而不是員工的體力與耐力。而且,勞動者抵觸“996工作制”,并不是不要拼搏奮斗,而是在追問如何更科學、更有效地拼搏??v觀商業史,缺乏健康企業文化和員工關懷的企業,或可顯赫一時,卻往往難能持續輝煌。
今天,在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企業已經占據4席。對于互聯網巨頭們而言,不僅要成為更有效率的經營者,還應成為遵紀守法、維護和諧勞動關系、創新企業管理的模范。“五一”勞動節就要到了,這個節日正是為爭取8小時工作制而設立,愿互聯網企業能夠以此為契機,反思自身管理短板和企業文化。
成就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發展的,是產業升級的機遇、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企業家的戰略眼光。產品的創新性、營利能力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都不是靠一味地“996”就能實現的。面向未來的競爭,企業要比拼的應該是技術、質量、管理、文化,而不是員工的體力與耐力。
?。ㄔ膩碓矗航洕請?作者:祝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