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集團齒輪傳動分公司的維修電工張紅兵,是一個事事追求極致的人,從對設備維修的醉心鉆研到對工業機器人的勇于求索,張紅兵從來都不肯認輸。他像個醫生,時時守護著機器,又像個陀螺,總有著使不完的勁。
2018年12月11日,裹挾著冬日里的一抹暖意,筆者在太重集團齒輪傳動分公司車間見到了張紅兵,此時的張紅兵正忙著檢修設備,時而拿萬用表測試電路故障,時而操控手提電腦檢查程序,眼神中滿是專注。
“維修機器是一個不斷鉆研的過程,機器不像人,哪兒不舒服人會自己表達,但是機器不行,尤其是進口設備更是難琢磨。”張紅兵說道,“比如這個西門子840D系統PCU50,它就像我們的大腦一樣重要,在數控磨齒機群里,在加工過程中屏幕經常會出現無顯示、且操作面板上的任何按鍵均不起作用的現象,導致設備中斷使用,但是引起他故障的原因會非常多,非常復雜,但是再難也要研究,也要攻克他,我從一個個假設入手,試想引起的原因很可能是PCU50控制單元故障,可能是顯示操作單元故障,又可能是電源故障或系統進入死循環等等……
“用假設的每一個原因去推理,最后用實際現象證明是否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張紅兵一邊指著設備主機主控“大腦”回憶著,稍作停頓后,張紅兵繼續說:“那段時間,我就全身心撲到這個上面,通過分析檢查電源發現顯示操作單元均正常,又通過進一步排查最后才發現是PCU50控制電路板里有一個芯片接觸不好,更換芯片重新進行焊接才解決了此問題,并對這些硬件進行了升級,使開機時間明顯縮短,后來我又把這個辦法推廣應用到單位的所有有此系統的設備上。
“鉆研”似乎已成了張紅兵的代名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張紅兵的身影。作為中美建交時購買的關鍵大型設備美國插齒機,在加工過程中突然沒有了自動計數功能,這直接影響著單位內齒圈的加工,張紅兵得知此事,又開始鉆研,通過沒日沒夜的分析和排查,最終把問題鎖定在一個進口傳感器上,但由于此傳感器已停產,不易購買備件,無奈之下,張紅兵通過對電路系統的分析,重新設計功能原理圖,重新更改電路和購買所需的國產元器件,兩天時間便使設備恢復了應有功能,也讓太重集團極大的減少了經濟損失。
然而,僅有鉆研勁對于一個技術者來說并不足矣,還需不斷強化自身實力以備不時之需。伴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的提出和探索,太重正經歷著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核心的新一輪產業升級,高端、智能、綠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面對公司智能化的設備,如何才能成為我國智能制造轉型過程中技術推廣應用的先行者。
團隊的信任與團員技藝的精湛造就了太重在“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由張紅兵帶領的團隊一舉拿下了職工組一等獎。
也正是因為有像張紅兵這樣不斷鉆研、執著求索的大工匠才為太重集團更增添了活力與創新能力。(曹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