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車謹慎調價:計劃轉移產能至歐洲和中國
隨著新關稅政策的落地,進口車市場終于走出低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7月進口車及豪華品牌的庫存預警指數為49.2%,與上月相比下降了6.7%,進口車庫存情況已有好轉。
自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出汽車關稅有望下降至15%的信號后,消費者開始持幣觀望,進口車市場降溫,汽車進口量也一直保持下跌趨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政策發布與落地間的最后一個間隔月,6月汽車進口量僅為1.5萬輛,同比大跌87.1%。而今年1-6月累計進口汽車45.2萬輛,與去年相比降幅達到22.1%。
在汽車進口關稅整體下調的背景下,7月6日,由于美方加征中國汽車關稅,原產于美國的汽車也相應加征25%關稅,即共征收40%的關稅。一升一降的對比之下,產地位于美國的進口車企將背負高于同行業競爭對手的關稅成本。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預測,下半年將有80%的進口車享受15%的關稅,而剩余20%的進口車則必須面對40%的關稅。“這將導致進口車乃至整個豪華車市場品牌結構的變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委員會主任王存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跨國車企“冰火兩重天”
調整后的關稅落地以來,對車企的影響直接開始出現“好”與“壞”兩種不同的局面。最先傳來捷報的是雷克薩斯與沃爾沃,這也是上半年僅有的兩個實現了進口乘用車數量增長的品牌。
8月2日,雷克薩斯宣布,7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了1.5萬輛,同比大增37.5%,創下其在華銷量歷史新高。而1-7月,雷克薩斯累計售車8.4萬輛,同比增長17.6%。而沃爾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在中國市場共售出新車10121輛,同比增加9.2%,今年前7個月,在華共交付新車7.16萬輛,同比增長17.0%。在關稅下調當月實現了銷量如此大幅的增長,顯示出這兩個品牌在進口車乃至在華整體銷售上的良好勢頭。
資料顯示,雷克薩斯引入中國的車輛主要在日本九州工廠生產,在5月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正式發布關稅下降的公告后,雷克薩斯就下調了全系進口車型的官方指導價,更將今年重磅車型ES的指導價降至27.9萬元。
而沃爾沃在華進口車型中,主力車型XC90系列在瑞典本土生產,部分車型如V60系列、V40等在比利時生產。受益于關稅下調,沃爾沃同樣在5月將進口車型降價,降幅約為6%至8%不等。
但并非所有的車企都如此幸運。寶馬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息稅前盈利降為27.5億歐元,跌幅達到6.3%。寶馬公司日前公開表示,未來幾個月內,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拖累利潤。
寶馬競爭對手戴姆勒公司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二季度稅前利潤為26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近30%,凈利潤18億歐元,同比下跌28%。面對十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利潤下滑,戴姆勒官方表示,主要原因包括“關稅政策造成的價格暫時走低”。
7月30日,寶馬在中國市場上調了進口車型X5和X6的價格,漲幅在4%-7%之間。作為去年的進口車品牌銷量冠軍,寶馬2017年在中國進口了將近19萬輛車,其中超過一半在美國斯帕坦堡工廠生產,包括熱銷的X4、X5、X6等車型。
在此之前的7月13日,奔馳上漲了由美進口的兩大車系GLE和GLS的官方指導價格,價格變動在2.8-13.5萬元之間,漲幅與寶馬基本相當。
但這樣的漲幅顯然不足以彌補關稅上漲帶來的成本提升,可以看出,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豪華SUV市場維持價格競爭力,寶馬與奔馳自行吸納了部分關稅。
“2017年品牌進口量排名的前三名是寶馬、奔馳和雷克薩斯,目前來看還是寶馬、奔馳受影響比較大,雷克薩斯相對利好,有可能規模會上一個臺階。奧迪、保時捷也算是相對比較利好,肯定也會受益。”王存表示。
轉移產能
同樣面對調高的關稅咬牙苦撐的還有美系車企。在美產汽車加征關稅政策實施前,福特表示沒有調整中國市場新車售價的計劃,將自行吸收上漲后的關稅成本,包括其旗下在美有重要生產基地的純進口品牌林肯。而在政策實施的第一個月內,福特確實保持了“按兵不動”的態度。
“品牌可能有一些政策落地前進來的車,成本沒有那么高,比如它有兩到三個月的庫存,那么至少可以撐兩三個月。后面再看事態的發展,也看消費者對進口車漲價的適應情況,畢竟寶馬、奔馳都漲價,美系品牌漲價也就顯得比較正常了。”王存說。
“國家政策導致進口車品牌之間競爭差距拉開,目前也無法預見這種局勢何時能夠結束。在這種情況下,價格的調整只是短期的應對辦法,一些進口車企正在積極尋找調整方案,比如調整生產基地、加速在中國的國產化等,來應對市場上相對不平等的競爭,保住市場份額。”有業內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
對此布局最積極的是寶馬。7月31日,寶馬發表聲明稱,將投資10億歐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鎮附近組建一家新的汽車組裝廠,計劃產能15萬輛,將于2019年下半年動工。這是寶馬自2000年來以來在歐洲建立的首個新汽車制造廠。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Harald Krueger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加強在歐洲的生產版圖擴張活動,以維持亞洲、美國和我們本土之間的生產平衡。”
今年5月,華晨寶馬大東工廠揭幕,寶馬表示大東工廠和鐵西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每年45萬輛,用于投產全新寶馬5系Li、全新寶馬X3和全新寶馬3系Li三款產品,未來可能達到年產60萬輛。
而戴姆勒集團首席執行官蔡澈此前也表示,集團正在探討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不排除將部分美國生產線移至中國。
“車企通過這些調整,可以逐漸地把美產汽車關稅較高的影響消除掉,畢竟產品競爭力是最關鍵的,品牌的美譽度等軟實力也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但是價格恢復后,車企再去搶回丟失的市場份額,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間。這也是車企目前對于價格調整比較謹慎的原因。”王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