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被視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汽車產銷持續低迷,甚至在近三個月連續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甚至有觀點認為我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寒冬期。
10月23日周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這一市場十分關心的問題定調表示,汽車行業的低增長恐怕要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辛國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考慮到我國的汽車產銷基數已經很大,2017年達到了2940萬輛的產銷規模,這種高速增長恐怕難以持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不過,辛國斌對汽車行業并不持悲觀態度。辛國斌表示,考慮到我國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替代量還很大,且三、四線的一些小城鎮需求量依然較大,今后汽車行業的增長空間還是比較廣闊的,但是肯定不會像過去那樣高的增長速度。所以,后續需要引導行業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降本增效,實現汽車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辛國斌提到,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有很多積極向好的因素:第一,行業的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汽車行業銷量排名前十家企業的銷量占到總量的將近90%,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第二,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要高于產銷量增速,整體比較健康。前8個月,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8%,這個數不算低。第三,新能源汽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前三個季度,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達到了73.5萬輛和72.1萬輛,同比增長幅度是73%和81%,這個量已是領跑全球。
汽車銷售在中國整體銷售零售額當中的占比很高,對工業經濟的影響也比較大。
辛國斌在答記者問中提到,前三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完成了20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0.8%和1.5%。這個數字事實上比較“骨感”,增長的幅度并不高。
近期數據也展現了這一事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數據顯示,9月,汽車產量為242.6萬輛,下降10.6%,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汽車類零售總額3388億元,同比增速為-7.1%,已連續五個月負增長。
本月稍早還有傳聞稱,為了提振近期國內萎靡的汽車銷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議將2.0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車輛購置稅減半至5%。不過此后,第一財經援引該協會回應稱此消息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