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26歲剛出大學校門便創業,如今執掌銷售額近30億元的家族企業少帥來說,16年創業生涯并沒有在茅忠群身上留下刀光劍影,或者十里洋場上老板的江湖氣息,相反,他看上去更像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一個技術工程師。
據說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高爾夫球,開著捷豹轎車,偶爾唱唱越劇,宅在家里看看論語。
從26歲與父親一起創業時,初出茅廬的他就向父親約法三章,一把企業搬到大工業區,二不用親戚,三涉及方太重要決策,“我說了算”。
創業6年后,他就從技術研發逐步擴大到掌管方太所有事務,獨擋一面。父子共同創業的故事堪稱典范,被寫入MBA教程。如今父親成了徹底的甩手掌柜,在各地布道家族企業交接班理論,倒是為方太增加了不少品牌效應。
多少浙商借道中小企業板一夜坐擁百億財富,多少創二代染指金融投資擴大版圖。但茅忠群卻心無旁騖。他一直追逐高端市場,叫板洋品牌,固執的堅守品牌價值。為此,他推行“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欺騙”三不戒律。
有企業同行說,方太做得如此累,也沒看出多賺了多少錢,規模也不大。但他就是理想地信奉:不做500強,要做500年。
三“不”戒律
在慈溪小家電產業中,方太并不算一家多么大的企業,去年銷售收入30億元左右,但在慈溪家電圈子中茅忠群卻算是一個絕對的另類。一直堅持去做大品牌,努力開拓相對高端的一級市場。
茅忠群說,基于高端戰略,他這幾年對企業制定了三條戒律,“不打價格戰、不上市、不欺騙”。
“不打價格戰”,這句話背后其實出現過掙扎。
1999年,競爭對手聯合降價,方太油煙機幾個月內銷售陷入低谷,銷售人員利益直接受損,就經常打電話給總裁茅忠群,希望降價,同時還搬出董事長希望能說服總裁。
“我與他溝通,那時他堅持不能降價,認為我們已經定位高端,不能再改變,我感覺到工科出身的人比較嚴謹,也逐步認可他。”茅理翔回憶說,茅忠群一方面讓一線銷售員堅持,另一方面加快新產品研發,新產品對原有產品大大改善,盡管價格超出同業但銷售卻開始回升,銷售員都拍手叫好。
而近兩年來方太不引入風險投資資本,不上市更是讓他被認為保守。
競爭對手頻頻追逐資本市場大力擴張。同為創二代,浙江的萬向集團二當家魯偉鼎頻頻染指資本市場,近年來控股民生保險、萬向期貨、萬向租賃,參股浙商銀行、浙商基金、浙江工商信托。
“其實不上市就是為了自己能夠真正的靜下心來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發展,因為上市公司會受很多的影響,股價漲跌,業績公布,投資方對你指手畫腳,例如每個季度都要交報表,可能到時為了銷售的利潤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上市和不上市其實差距還是比較大。”茅忠群說。
不欺騙則是近期對三“不”戒律的新調整。“因為現在欺騙顧客的事情太多,從食品延伸到藥品上,我覺得要做一個品牌,首先要對顧客不能欺騙。”
近兩年,方太也有對其他產業的少量財務投資,但基本上以廚房電器成主業。2002年至今,方太集團每年銷售額收入保持在20%-30%增長,沒有100%的大躍進。
這幾年來,茅忠群不怎么應酬,也不打高爾夫,他不快不慢,心無旁騖。宏觀調控、市場競爭仿佛是風淡云清。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方太的運作。“我們接受不了方太的模式,它的營銷人員居然有6000人,平均每個人的銷售額只有20萬元,而且方太做得如此累,也沒看出多賺了多少錢。”
祈禧電器總經理方曙光曾對媒體如此評價過,多數的慈溪企業還是喜歡做簡單直接的生意。
身股制
創業16年,方太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茅忠群的父母親、妹妹等家族成員是主要股東。
對于茅忠群而言,父與子、兄與妹、企業與員工,這些關系在家族企業里非常微妙,太多的先例說明,若處理不慎,可能父子成仇、兄妹反目。
對于這點,父親茅理翔早期處理時就比較得當,“我并不是重男輕女,我女兒也非常能干。家族企業有個通病,如果說兩個孩子都是強人,出現爭斗時就會清官難斷家務事。況且,一旦兒子、女兒結婚了,那他們就存在兩個口袋,口袋包含兒媳、女婿等家族的因素,也由此就可能引發為權力利益斗爭的矛盾,因此我從一開始就認為兩個人要分開。”茅理翔說,他由此提出了家業傳承中的“口袋理論”。
茅忠群似乎也并無不太多羈絆。創業初期,他在父親公司觀察一段時間后,發現老公司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人際關系、裙帶關系比較復雜,于是就快刀斬亂麻,向父親約法三章。
3年試用期
1994年26歲的茅忠群從上海交大碩士畢業時,可以選擇出國留學繼續攻讀博士,也可以留校教書。彼時父親茅理翔希望他能回家一起辦企業。
然而留給他的并非是一個成熟企業,父親茅理翔曾靠點火槍生意一炮而紅,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點火槍生意其實陷入虧損泥沼。
“本來父親讓我回去共同把點火槍做好,但我回去后想想不對,點火槍本身市場很小,競爭激烈,技術含量也比較低,即使我加入未來空間也不是很大,所以我就想怎么能夠尋找一個新的主業從頭開始做。”
受過高等教育的交大碩士就這樣回到鄉鎮企業,兩代人的思想理念畢竟存在分歧,微妙較量時刻進行。
創業初期,在經過市場調研后,“老茅”決定上微波爐,而“小茅”決定要上吸油煙機。茅忠群經過市場調查發現,“第一個吸油煙機是家庭的必需品,市場空間非常大。第二當時其他家電高端市場都有洋品牌介入,而油煙機高端市場卻是空白。第三吸油煙機行業正處于換代時期,任何行業遇到這樣一個時刻,切入是最好的時期。
盡管有分歧,但經過家庭會議,最終大家一致認可了上吸油煙機。
“當時我們在開發區有一塊地,建了比較簡易的廠房,就給他用了。注冊資金是五百萬,但實際上啟動資金不多,不少是籌來的,就這樣啟動了。籌款這些事都是我去做。我們的身份,我是董事長,他是總裁。”年過七旬的茅理翔回憶說。
接下來的幾年,卻是初出茅廬的茅忠群嶄露頭角的時刻。
方太創立初期,茅忠群是學工科出身,又在決策上吸油煙機時提出了新品方案,因此,父親就將新產品開發的職權放給兒子。茅忠群就聯合浙大工業設計系全面論證了當時中國油煙機存在的六大問題,創造了中國第一臺大圓弧流線型的油煙機,幾乎一炮打響。掀起第一股方太旋風。使得方太從250多家吸油煙機廠的最后一名躍至前位。
3年后,父親再將營銷權交給茅忠群,他馬上實行營銷體制改革。2002年后,父親將管理權徹底下放,兒子對公司管理進行全面改革,招兵買馬,將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引進企業。 如今父親已是徹底的甩手掌柜,茅忠群已完全獨擋一面。
“首先這個新公司不要在原來的老工廠,要搬到市區的開發區,離開那個小環境。第二個,老的員工基本上另作安排,親戚也不要進入新公司的管理層,減少管理的復雜性。第三,有關新主業的重大決策,由我來決定,這也是半年多觀察的一個結果。”他回憶說。如今在經營層面,方太強調淡化家族制,經營團隊除家族成員茅忠群之外,管理層引進職業經理人,總裁以下幾乎排除所有家族成員介入,妹妹在方太也有股權,但她是繼承父親原來的產業,另立門戶。不參與方太任何的經營。
盡管方太是父子共同創業,但如果父子形成兩個權力中心則會大損企業。在方太走向正軌后,茅忠群“接”得很精彩,茅理翔也“交”得很徹底。盡管父親偶爾也會過問下一些事務,但最終茅忠群不僅說服了父親,而且并未傷感情。
“我現在不參與經營,因為方太公司是他創業的,我在幫他。而且我在他們很小時以及他接班時都說過一句話,我交給你們的不是金錢,我交給你們的是使命、責任與精神。”多年經營企業,一旦放權必然失落,但老茅很快找到了新的支點,他開始創辦家業長青接班人學校,成為方太對外的一張精神名片。
茅忠群執掌方太戒律: 心無旁騖的“騖”
同時茅理翔繼續發揮他在家族中的 “核心”作用,他正忙著給家族撰寫新書,攻破富不過三代魔咒。他還組織家族議事會,定期聯絡家族感情,討論家族大事。
撇開了家族羈絆,茅忠群大膽啟用了職業經理人,據說人力資源、銷售、企管等副總裁曾來自紛繁不同的世界500強公司。
對職業經理人激勵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很多人想出了很多制度,茅忠群則借鑒了晉商的身股制。從2010年開始,方太公司向所有兩年以上工齡的員工贈送 “干股”,規定每年兩次實施分紅。享有身股的職工不需要投資入股,員工依據自己持有身股的多少參與分紅。
同時這個理科出身的高材生開始研究國學,在企業內部推行儒家管理制度。
“我總希望讓方太的企業文化獨立于金錢和利益之外,更多地體現人性的光輝。”他說此話時,一臉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