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比2017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回落0.1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經濟內部動力仍然穩定,但需警惕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
今年1-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去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個百分點。這也是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亮相。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日前發布的《從先行指標看中國經濟發展預期向好》一文指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持續位于景氣區間,一季度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未變,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開局。
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3%,增速分別比前兩個月回落0.4、3.1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4%,創三年新高,增速比前兩月加快0.5個百分點。
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增速分別比前兩月加快0.4、放慢1.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中國經濟體質增效效果顯現。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規模擴大。1-2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進一步增強了外界的信心。世界銀行日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0月的6.4%上調至6.5%。4月11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經濟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GDP預計增長6.6%。近期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內外機構和專家學者也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形勢,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點正在由數量轉向質量,創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將日益增強。
分析師指出,當前經濟平穩運行將給予監管層信心以持續推進偏緊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化解債務風險等舉措雖然是必要的,但隨著政策進一步收緊,二季度后經濟可能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經濟工作以控制宏觀杠桿率為主方向,可以預計中國結構性去杠桿、整頓財政紀律的措施將會不斷深入。
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特別是將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杠桿率降下來。4月1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介紹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時說,截至3月末,央企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至65.9%,雖然這幾年來連續下降,但是每年也只是下降了0.3、0.4個百分點,今年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大。
西南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業偉對界面新聞表示指出,在上述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核查將顯著加強,同時金融監管強化將導致表外融資劇烈收縮。
“如果3月信貸數據所呈現的信用快速收縮形成趨勢,則意味著實體經濟資金供給劇烈收緊,這可能導致下半年經濟快速回落。”他說。
此外,楊業偉還表示,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未來貿易問題導致的不確定因素或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暫時出現緩和,但考慮到美國掀起貿易制裁存在其深層次無法克服的原因,即勞動生產率下降意味著前沿技術突破放緩,為保護自身產業,美國不可避免地對中國技術追趕進行壓制。因而,貿易摩擦只會階段性緩和,而不會結束,貿易摩擦依然是今年最主要的外部風險。”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