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支持、中國機經網承辦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會”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從五個方面深入細致地交流分享了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和心得。
國機集團徐建總經理在2017年百強發布會上的講話 (全文)
尊敬的王會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今天與大家相聚“一帶一路”北方橋頭堡、戰略新支點——天津,共同見證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三十強信息發布。國機集團再次蟬聯中國機械工業百強首位,我們感到十分榮幸!這項殊榮的獲得,得益于各級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機械同行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對多年來關心幫助國機集團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對獲得年度百強、三十強的同行企業表示熱烈的祝賀!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機械行業增長速度出現回升,發展態勢總體平穩。國機集團作為機械工業的重要成員,2016年也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4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6.6億元,上繳稅費135.5億元,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3.1%。
2017年我們迎來了國機集團的20華誕。20年來,國機集團伴隨著我國機械工業的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資產規模增長19倍,營業收入增長23倍,利潤總額增長82倍,年均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26%,累計向國家交納稅費近1千億元,并連續8年獲得國資委央企業績考核A級。向國家、向行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年來,國機集團堅持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化發展理念,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領域,不斷創新國際業務模式,著力提升海外經營能力,海外業務貢獻率逐年上升,涉外業務收入占整體收入60%以上,營業利潤占80%左右,國際化水平始終處于中央企業和行業企業的前列。2016年,境外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57.6%,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在國際化過程中,國機集團不斷探索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很高興今天能有機會與大家就國際化經營做一個深入的交流分享:
一、以戰略前瞻引領國際化發展方向
思想決定出路,戰略決定未來。注重頂層設計、加強戰略謀劃、把握正確方向,是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國機集團一直注重將企業發展與國家整體戰略、與全球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海外業務發展速度快、對集團總體業績貢獻高、品牌影響力大,在“全球250家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國際工程設計公司225強”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
國機集團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業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與多個國家開展經貿合作。2011年,為進一步明確國際化經營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國機集團提出了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區域現代工業化發展綜合服務商”的戰略定位,把“推動中國工業技術、裝備材料、運營管理‘走出去’,提升項目所在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發展水平”,作為國際化經營指導思想。
2013年,國機集團提出“國機制造產品出口倍增計劃”,這是集團在新形勢下提出的一項戰略性舉措。出口倍增的意義不在于簡單地擴大出口,更重要的是通過擴大國機制造產品的外銷份額,不斷提高國機集團各裝備研發制造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同時,通過倒逼機制,提升裝備研發制造企業的研發能力、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水平,促使企業發展上臺階、上水平。
2015年,國機集團提出“再造海外新國機”的戰略設想,這既是對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也將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國機集團“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提出,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再造海外新國機”,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周邊“互聯互通”、非洲“三網一化”等,推動國機制造產品、產業走出去,實現國機集團國際化經營模式不斷優化,風險防范能力顯著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邁上新臺階。
國際化發展的戰略始終引領著國機集團不斷前行。20年來,國機集團海外業務發展穩健,共完成了1200余項海外交鑰匙工程,業務領域覆蓋電力、交通、港口碼頭和船舶、工廠建設、通訊、建材、汽車等多個工程領域,業務鏈條涵蓋工程項目開發及投融資、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設備成套、運維管理等完整產業鏈。目前,集團正在執行的境外工程成套項目總計433個,合同總金額365億美元。僅“一帶一路”沿線,國機集團在48個國家的773個海外項目正在執行或已完工,合同總金額達736億美元。
二、以科技實力打造國際化核心競爭力
在推進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國機集團始終堅持以科技實力打造國際化競爭力,搭建科技平臺,突破關鍵技術,在國際舞臺上爭取科技話語權。
(一)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
國機集團擁有國家級科研及服務平臺130余個,科研創新體系較為完善。其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促進國機集團技術創新全球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中國電器院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國際科技機構開展合作,吸收掌握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引進人才,在家電、汽車及新能源等方面建立了多個行業服務平臺;國際農業工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了現代化農業工程與裝備示范、畜禽科學養殖生產、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發利用等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模式,成為綜合性國際農業工程科技合作示范典范;拖拉機關鍵技術國際合作基地,瞄準國際高新技術前沿,開展拖拉機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著力解決石化、能源、燃氣、電力、冶金等國家重要領域重大裝備國產化和長周期運行安全保障技術難題,引領和促進了我國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技術領域國際科技合作的快速發展。
(二)推動高端技術和產品“走出去”
國機集團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截至2016年底,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555項。承載著高端技術的項目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客戶的認可和好評,科研能力成為推進國機集團國際化進程的堅強保障。
所屬中國重型院承擔的伊朗穆巴拉克鋼鐵集團板坯連鑄機工程項目,采用了多項領先技術,有效解決了穆巴拉克鋼鐵公司連鑄機產能小于轉爐產能的問題;由藍科高新自主研發的大型板殼式換熱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伊朗、哈薩克斯坦、蘇丹等多個國家的煉油廠承建項目中得以應用;中國二重的大型水泥工程立磨機出口伊拉克,應用于日產6000噸水泥生產線,是具備國際水平的大型水泥設備。
(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健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國機集團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讓標準引領科技進步與創新。
一方面,鼓勵科技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國機集團主編或參編的國際標準有18項。2016年,中國電器院主持修訂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電池充電器的特殊要求》正式頒布,新標準擴大了原標準的適用范圍,對市場上輸出電壓超過50V的電池充電器進行了規范,確定了檢測認證標準,提高了該類充電器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的領軍作用,鼓勵他們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學術機構擔任要職。2014年,北起院副院長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農機院院長成為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主席。2015年,北起院質檢中心副主任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工業車輛技術委員會可持續性分技術委員會副主席。
三、以模式升級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為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升國際化水平,我們在一些傳統的合作模式、商業模式上實現了轉型突破。
一是推進貿易模式升級。
以國機集團所屬企業蘇美達為例。蘇美達“圍繞貿易做產業”、積極推進業務結構升級、大力延伸產業鏈,建設了機電產品研發中心、測試中心,投產了以電動工具、園林工具、動力機械、太陽能光伏組件、紡織服裝等為核心的8家自有制造工廠,從最初單純的進出口貿易逐漸構建出“以貿易為引領、實業制造為支撐、技術研發為推動、金融能力為催化”的“貿工技金”一體化能力體系,成為企業獲取多層次組合利潤、超越市場平均獲利水平、構筑產業競爭壁壘、持續跑贏大勢的重要保證。
二是拓展和豐富工程承包業務模式。
一方面,國機集團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向產業中高端環節、下游領域不斷延伸,利用資金技術優勢,積極探索“EPC+”新模式,促進業務覆蓋更多利潤環節,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國機集團積極關注BOT、IPP、PPP、次主權擔保等模式的案例及政策,積極研究、借鑒國際上的一些先進企業及項目經驗,強化對重點領域和市場的開發力度。
中白工業園項目是“EPC+園區開發”的典型代表。該項目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國家白俄羅斯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一直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是中白兩國政府開展戰略合作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里程碑。中白工業園各項建設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已入園企業8家,簽署意向協議的企業30余家。
三是不斷完善裝備制造業務產業鏈。
國機集團裝備制造業務更多地向“制造+服務”轉型,向設備成套轉型。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中國一拖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專門設立了售后服務中心,建立了零部件倉庫,為當地客戶提供培訓;在塔吉克斯坦,向在該國建設大型農場的河南省黃泛區實業公司提供“農機全套解決方案”。蘇美達推動新能源業務從“單一制造”向包括下游光伏電站開發、能源系統開發的“制造服務業”轉型,在歐洲建立了成熟可靠的渠道供應體系,站穩了腳跟。中國電器院以產品開發和設計為抓手,開發南亞市場,逐步向為客戶提供家用電器產品開發總承包和CKD散件集成采購等一攬子服務轉型。
四是探索“互聯網+”新模式。
國機集團依托信息化手段,圍繞價值創造,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在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能物流、智能檢測等方面涌現出一批“互聯網+”商業模式案例。CMEC打造全品類、全渠道,涵蓋進出口業務的跨境供應鏈服務平臺;蘇美達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合作的方式開展B2C業務,同時自建電商平臺推動品牌展示、促銷及直銷;中國電器院與阿里巴巴、1號店等電商平臺合作,拓展線上檢測業務。
四、以資源整合培育產業鏈優勢
提高國際資源整合能力是推動國機集團產業鏈向高端邁進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國機集團圍繞中央企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要求,從完善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入手,在全球開展資源整合,促進資源向優勢業務、優勢企業和優秀經營者“三優”領域流動集中。
一是加強內部協同。以產業為紐帶,通過信息共享、平臺開放、業務協同、聯合共建、資本融合等手段,深化集團內部企業間的技術、業務、市場、資本、人力等多維度合作,科研院所與制造企業發揮技術和產品優勢,工貿企業發揮海外渠道和資源優勢,金融企業發揮專業化投融資平臺功能,打造“共享競合”的新模式,實現聯合出海,抱團發展。
由濟南鑄鍛所與CMEC合作開展的冒口錘項目是抱團出海的典型代表。冒口錘產品主要應用于去除大型鑄造件產品的澆鑄冒口,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在合作中,濟南鑄鍛所充分發揮科研、人才優勢,CMEC利用資金優勢和豐富的海外資源,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快了“國機制造”走出去的步伐。
目前,集團所屬境外企業90戶,境外機構180多家。境外企業和機構是國機集團撬動當地市場、輻射周邊地區的支點,通過開展內部企業間協同和國際交流合作,國機集團有能力在全球進行市場布局。
二是加強國際高端合作。國機集團注重加強與具有高端裝備制造優勢的發達國家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實現合作共贏。國機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西門子等跨國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投標,不僅滿足市場特殊需求,也擴大了自身業務量。2015年,國機集團與GE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聯手推動非洲地區的清潔能源項目。雙方聯合投資承包的肯尼亞、安哥拉等電站項目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
三是推進海外投資并購。國機集團在做好企業發展資源要素分析的基礎上,積極吸納外部資源,注重拓展海外綠地投資、特許經營等項目,適時開展以獲取境外先進技術、高端人才、戰略資源、品牌渠道為目的的兼并收購和股權合作。
中國一拖收購法國MCC公司,對其動力換擋傳動系技術進行了消化吸收再創新,完成了國內主機配套,并成功開發出新型動力換擋加動力換向傳動系,提高中國一拖在這一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中工國際收購加拿大從事礦業工程服務的普康公司,直接進入了加拿大采礦領域和工程承包市場;中汽工程收購德國菲洛巴公司,獲得歐洲先進零部件制造技術,直接進入歐洲知名主機廠采購合格供應商清單。
五、以責任擔當彰顯國際風范
國機集團秉承“合力同行、創新共贏”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在全球開展負責任的經營,履行國際社會企業公民責任,通過自身努力推動中國企業在國際社會聲譽和地位的提升,實現與利益相關方的互利共贏。
一是開展社會責任研究。選擇國內外推進社會責任管理的先進企業進行對標研究,及時發現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不足和改進方向;組織海外社會責任調研活動,探索創新社會責任管理的新辦法、新模式。
二是通過海外項目的建設改善當地民生。斯里蘭卡普特拉姆燃煤電站的投運使當地電價下調25%,千家萬戶因而受益;馬爾代夫住房項目圓了馬爾代夫2%人口的住房夢;赤道幾內亞吉布勞水電站輸變電項目,不僅為赤道幾內亞建立起了西部非洲國家中最大最穩定的國家電網,而且為該國培訓了248名國家電力系統的管理和技術骨干人員。
三是注重在配合國家經濟外交大局方面發揮央企作用。積極支持G20“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圍繞“促進包容和聯動式發展”提出政策建議。在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活動中,代表中國企業發聲,宣傳中國主張,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企業良好的國際形象。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未來,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將伴隨技術革命、產業融合、全球化競爭而邁入新的發展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抓住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新機遇,培育新業態,保持經濟增長活力”。面對更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繼續秉承“合力同行、創新共贏”的核心價值觀,著力推進以“價值、創新、綠色、責任、幸福”為核心內涵的“五個國機”建設,走有質量的發展之路,不斷向國際化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邁進。
在此,我代表國機集團,衷心地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同志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國機集團的改革發展,加強相互交流和合作,攜手同行、共同進步,為加快實現我國機械工業由大變強、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