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水十條”的頒布,實驗室水質檢測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新的環境標準也應運而生。2017年3月30日,環保部發布了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水質),其中的四項標準涉及流動注射儀器分析方法;標準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
什么是流動注射技術?
流動注射分析技術(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是在1974年由丹麥分析化學家Ruzicka和Hansen首先命名并取得專利。FIA技術擺脫了溶液化學分析平衡理論的老技術的局限,它可以使測定時反應時間和混合狀態可高度重現,在非平衡狀態下高效率地完成了試樣的在線處理與測定, 從而觸發了化學實驗室中基本操作技術的一次根本性的變革。
流動注射技術打破了幾百年來分析化學反應必須在物理化學平衡條件下完成的傳統,使非平衡條件下的分析化學成為可能, 從而開發出分析化學的一個全新領域。
流動注射分析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環境標準上說明,儀器的工作原理,即:在封閉的管路中,將一定體積的試樣注入連續流動的載液中,試樣與試劑在化學反應模塊中按特定的順序和比例混合、反應,在非完全反應的條件下,進入流動檢測池進行光度檢測。
新標準針對哪些檢測項目?有何意義?
這四項新環境標準都是首次發布,規范了水中揮發酚、氰化物(總氰)、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硫化物這四種檢測項目的測定方法,分別為《水質 揮發酚的測定 流動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825-2017)、《水質 硫化物的測定 流動注射-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HJ 824-2017)、《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法》(HJ 823-2017)和《水質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測定 流動注射-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HJ 826-2017)。
新環境標準的公布有利于流動注射技術(FIA)應用的發展和普及,對實驗室水質檢測能力的規范和提高具有深遠意義。流動注射分析儀分析所需水樣量少,分析速度快,可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從而提高樣品的分析效率和準確度。儀器較高的自動化程度以及較快分析的速度、極低的操作費用和極好的重現性都是其重要優勢。
吉天儀器的口碑產品FIA6000+以及新產品iFIA7流動注射分析儀,儀器的線性范圍、檢出限、精密度等技術指標都完全符合新環境標準的要求。
國內流動注射技術的發展如何?
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科學儀器研制與開發》—《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儀器設備的研制與開發》課題中,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研發了“FIA-6000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此項儀器的研發,填補了國內流動注射分析儀的空白。
這幾年來,吉天的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參與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出入境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評價研究與應用”課題的實際案例應用驗證,是首批接受驗證的儀器;并多次助力環保、疾控行業會議,在各單位水質檢測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權威專家和市場的廣泛認可。
吉天儀器FIA6000+和iFIA7的技術不但符合環境新標準HJ 825-2017、HJ 824-2017、HJ 823-2017和HJ 826-2017,還符合GB/T 8538-2008、HJ 666-2013、HJ 668-2013等國家、行業標準以及ISO、EPA標準。配合儀器推出的試劑包解決方案,提供了方便、快速、可靠、綠色的試劑配制方式。儀器檢測項目全面,廣泛應用于水質分析、環境分析、食品分析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