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17中城聯盟論壇。身穿合身剪裁西服配藍紫色領帶的王石,在談及萬科如何面對未來時強調:“要‘走大道、傍大款、合伙人奮斗’。”
5天之后,跌宕起伏一年半的股權事件迎來了最令人意外的情節。
1月12日,萬科(000002.SZ,02202.HK)發布公告稱收到華潤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潤”)與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地鐵”)通知,其雙方已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華潤集團將持有萬科15.3%的股份以371.7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圳地鐵。轉讓完成后,華潤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有限公司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原本被認定出局的深圳地鐵由此成為萬科的重要股東。
1月13日, 萬科A 復牌高開至21塊,漲幅達2.94%,萬科H股則高開超8%,無疑顯示了市場對深圳地鐵與萬科A聯手的超強信心。
這一天也是表態日。
一大早,中國恒大(3333.HK)在港交所公告稱,無意進一步收購萬科股份,對萬科的投資將賬列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當日晚,寶能集團亦通過官網首度開腔,歡迎深圳地鐵投資萬科,愿共同為深圳及萬科企業的發展而努力。同時稱,寶能看好萬科,作為財務投資者,支持萬科健康穩定發展。
2014年,萬科便制定了下一個十年做到萬億的目標,而在2016年9月23日的萬科司慶活動上,王石則把萬億目標實現年限縮短到了6年,體現其對萬科未來發展的信心。
隨著股權事件危機的解除,萬科在距離萬億的目標上又更進了一步。
最終的結局?
現實永遠比劇本精彩。
就在寶能系大肆舉牌成為第一大股東之際,2016年3月14日,萬科披露了《關于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公告》。
在3個月后的萬科第十七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上,華潤3名代表均對此投出反對票,曾經的“最好的股東”瞬間成為萬科重組方案的最大反對者。華潤方面認為,本次萬科增發股票定價為15.88元,比資本市場目前平均對萬科每股凈資產約21元的估值測算低約24%,增發后現有股東的權益被攤薄約5%。而且,因注入的凈地資產在未來兩至三年不能貢獻盈利,從而導致萬科的每股盈利均被攤薄約20%,影響股東回報。
野心勃勃的重組方案因主要股東未達成共識而始終處于停滯狀態。8月,隨著恒大的突然殺入,紛紛擾擾的寶萬之爭再添變數。看似逐漸平靜的表面下卻是暗潮洶涌。
2016年12月,證監會和保監會開始對險資展開強烈監管。在這種背景下,據媒體報道,寶能開始尋求“接盤俠”,意圖退出萬科。
同年12月18日,萬科甩出重磅公告,宣布終止與深圳地鐵集團的重組。
所有人都認為,深圳地鐵已經出局,萬科股權之爭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
2017年新年伊始,真正的反轉開始。
1月12日,萬科A和萬科H雙雙停牌并發出公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1日晚間收到公司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有限公司將籌劃涉及所持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項。
1月12日晚,萬科A再次發出公告稱,華潤股份和中潤貿易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合計持有的公司1689599,817股A股股份轉讓給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人民幣372億元,對應每股交易價格22元。轉讓后,地鐵集團持股15.31%。以萬科A最新收盤價20.40元/股計算,深鐵接盤溢價7.8%,轉讓總價為人民幣371.7億元。華潤股份和中潤貿易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如果按照此結果來推算,現在萬科的股權結構依據持股大小的排位分別是:寶能(25.4%)、深圳地鐵(15.31%)、恒大(14.07%)、安邦(6.18%)、萬科管理層(8.41%)、安邦(6.18%)。一夜之間,深圳地鐵從退出狀態變身萬科二當家。
從當初的拒絕到現在的全盤轉讓,華潤在1月12日晚間聲明中解釋,華潤集團轉讓所持有的萬科股權是綜合考慮自身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的需要,也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此次股權轉讓有利于萬科健康穩定發展,有利于地方企業資源整合協同,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方式。”
對于華潤而言,作為萬科15年的第一大股東,1年的第二大股東,其持股16年以來的分紅加上此次轉讓套現,累積獲得收益應超過400億元。但是其中371.7億元均為轉讓套現所得。按照媒體報道,華潤在2009年以來獲得的萬科分紅就超過了30億元,遠遠超過其持股成本。從這一點來看,無論結果如何,華潤都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
對于萬科而言,盡管深圳地鐵的到來將使其推崇的“城市+軌道”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保證,但目前寶能是第一大股東的事實仍維持不變。股份轉讓獲得批準并完成過戶登記手續后,公司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前有君萬之爭,現有寶萬之奪。在股份控制沒有過多變化的情況下,萬科真的不會再引來資本大鱷的垂涎嗎?
深圳地鐵的角色
對于深圳地鐵來說,成為第二大股東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如果當時沒有華潤的反對,其可能買入萬科的股價還不到16塊,不過現在溢價7.8%接盤大概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
春節前夕,資本市場可能趨于平靜,春節過后,是否會延續春節前的計劃前行則是個未知數。
在各方紛紛表態將維持萬科穩定發展的情況下,萬科和深圳地鐵將會以什么樣的方式相處更讓外界期待。
王石曾經說過:“這么多年來,一直是國有股占第一大股東,我過去設計是這樣的,現在是這樣的,將來也會是這樣的。”
時間退回到2000年,華潤正式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其入主萬科的目的,除了成為第一大股東,作為同樣擁有房地產企業華潤置地的華潤集團而言,“并表”應是其最大的訴求。然而,顯然這與王石等管理層迎接華潤入主的目的相悖。
不過,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且在未來尋求更多的可能性,華潤的表現更像是萬科安靜的財務投資者而非管理者。
王石和郁亮曾多次表示,萬科及管理層與華潤的合作“令人愉快”。但郁亮同時坦言:“長期以來,我們從來沒把股東放在眼里,同大股東幾乎沒有任何聯系,除了讓他們承擔責任,讓他們簽字。”
當寶萬之爭引爆網絡之初,華潤就如其平時應對萬科的狀態一樣—沉默。
如今,華潤的退出,換來了不但沒有行業重疊,且在未來發展“軌道+物業”上有極大幫助的深圳地鐵。萬科的萬億目標征程或將由此加速。
深圳市地鐵集團在其官網發文表示將支持萬科管理團隊按照既定戰略目標,實施運營和管理。深圳地鐵認為,入股萬科將有利于雙方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形成更加有效的戰略協同。
萬科方面則表示,深圳地鐵成為重要股東將對公司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今后,萬科將和深圳地鐵一道,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要求,努力實踐“軌道+物業”發展模式,在鞏固和發展既有業務的同時,加快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
就此來看,深圳地鐵暫時選擇了充當一個安靜的投資者和資源支持者。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地鐵在公告里同時表示,不排除增持股票的可能。這意味著,對于同樣是實干派的深圳地鐵,未來或將加大話語權和進一步發聲的可能性。
而按照王石在中城聯盟論壇上的說法,萬科股權結構設計的對標企業,是匯豐銀行。
“我們萬科之前是資本擴張型的,2008年之前,20個月擴一次股,我們擴股有很多目的,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做大。做大其中一個目的是什么呢?我們萬科的股權太分散,我們希望萬科做大到像匯豐,就是最大股東2%,就你股東想左右這個公司,左右這個文化,你會非常非常困難。但是很可惜,2008年宏觀經濟調控,不給上市公司融資,不給擴股了,所以我們這個計劃就暫停了。”
實際上,在2008年后擴股計劃擱置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2014年5月,萬科啟動事業合伙人持股計劃。
王石表示,現在萬科在合伙人制度上愈加成熟,接下來不排除還會有更多合伙人增持的動作。
奔向萬億大萬科
“軌道+物業”發展模式是萬科未來的重點業務。
城市經濟圈是城市化第二階段的核心內容,而軌道交通網絡作為連結城市圈的重要紐帶。在緊鄰深圳的香港,港鐵的盈利秘訣便是“軌道+物業”模式。有了這樣的成功先例,再加上國內城鎮化大趨勢的東風,提前進行戰略布局顯得非常重要。
2016年6月12日,在深圳地鐵與萬科聯合主辦的2016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高端論壇上,雙方擬在地鐵四期軌網建設和沿線土地開發中創新合作模式,遵照市場規則以“軌道+物業”模式參與深圳軌道交通及上蓋物業項目的建設。
萬科高級副總裁譚華杰在6月19日面向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未來在軌道交通時代,誰和軌道交通公司綁定,開發商就贏了一大半了。港鐵模式說明,地鐵是可以賺錢的。如果和某家地鐵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其價值遠大于招標。
“現在只要出來一個地鐵上蓋項目,所有開發商都去搶,如果項目不好的話,難道這些開發商都傻么?”譚華杰說道。
而現在,深圳地鐵和萬科的合作模式正是這樣。
王石認為,房地產行業已進入白銀時代,但“軌道+物業”的“鉑金時代”才剛剛開啟。
這或許是王石將萬科的萬億目標實現年限縮短至6年的資本與信心。
箭在弦上。在排兵布陣方面,萬科或許早有準備。
在深圳地鐵入主萬科成為重要股東之前,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彤已申請內部退休,而高級副總裁、廣深區域總經理張紀文兼任深圳萬科總經理一職。
張紀文正是萬科“八爪魚戰略”的提出者。
10年之后半壁江山來自于新業務,是萬科轉型的終極目標。按照萬科的規劃,新業務包括物業、物流、教育營地、海外地產和出租公寓業務五個新業務領域。誕生于2014年年中的“八爪魚戰略”是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的主要抓手。
張紀文曾在2016年萬科廣深區域媒體會上表示,萬科已經具備了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所有資源和素質,非常有機會、也是唯一有可能創造下一個奇跡的城市配套服務商。
那么,執掌深圳萬科的張紀文是否會為萬科與深圳地鐵的合作帶來更多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