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聯合出臺指導意見 補東北民營經濟短板
3月底,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全國工商聯和國開行四部門聯合起草的《關于推進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改振興[2016]623號)出臺。
該文件指出,要深入推進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健全和完善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將民營企業培育成為增強經濟活力、推動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目標是經過五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具有東北地區區域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模式,以“親”、“清”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關系基本建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顯著改善,民營企業家大量涌現,民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活力和創造力明顯提升。
對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綜合所負責人衣保中指出,過去東北主抓國有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盡管制定促進民企的政策文件多,但是實際落實時還是以抓國企為主,對民企很多優惠政策沒落實。
“下一步東北民企得到大力支持后,發展空間不小。東北勞動力素質高,像醫藥等很多產業發展潛力很大。”衣保中說。
建立新型政商關系
根據上述意見,下一步要以“親”、“清”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關系基本建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顯著改善。
為此,要探索完善有利于民營經濟長足發展的政策環境,清理和修改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
還要探索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公平發展的市場環境。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領域,取消股比、經營范圍等限制。同時要探索創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產融結合互為支撐的金融環境。
除了掃清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之外,意見還提出一些扶持政策。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平等參與。推出一批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用地指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
此外,還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黑龍江省經濟學會副會長王玉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東北國企經濟比重大,在很多過剩行業國企難有市場需求時,民企可以參與國企改造,很多國企職工可以入股實現混合制發展。這比單純讓企業破產,政府拿巨資來填窟窿要好得多,否則單純賣國企很難操作,民企參與改造也難。
目前,東北民營經濟相比發達地區明顯滯后。以2014年私營企業和個體從業人員為例,北京、浙江分別有550多萬、1200多萬,約為全部人口的1/4、1/5,但是遼寧、吉林、黑龍江私企和個體從業人員分別有675萬、392萬、353萬,占全部人口約1/7、1/7、1/10。
四省區試點特色產業
上述意見還指出,各級政府應樹立全方位服務理念,為民營企業營造親商安商惠商的發展環境。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拓寬培訓渠道,將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納入各級人才發展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徐濤認為,東北有發展很多產業的優勢,比如作為全國夏季旅游度假勝地很有優勢。東北要發展這些產業,需要改變軟環境,引進高端、有發展前途的產品和生命周期比較長的產業,進行合理規劃,認真落實跟蹤。
徐濤說,東北發展新的產業,還是要改變軟環境,很多產業只是建工業園,但是如何跟蹤解決企業的各個問題,還要做很大的努力。
該意見指出,針對制約東北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選擇若干城市開展試點,突出特色、重點推進。
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各省區可選擇若干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基礎良好、改革意愿較強的城市開展試點。遼寧省可著重在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裝備、紡織服裝、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吉林省可著重在汽車零配件、農產品加工、特色資源、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領域。黑龍江省可著重在農產品加工、林下經濟、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生態旅游等領域。內蒙古自治區可著重在畜牧業、新能源等領域。
上述意見也指出,下一步要探索構建有利于民營企業增強創新發展動力的創新環境。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合資建設關鍵技術、核心產品的研發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等。
還要以“互聯網+”為驅動,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研發設計、互聯網金融等新產業新業態。重點培育一批特色優勢明顯、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民營企業集團和以民營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綜合所負責人衣保中認為,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軟環境,提出的優惠政策措施要兌現;另一方面要鼓勵發展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業,民營企業在東北投資要加大創新力度,尤其是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