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此前各自渠道上的降價促銷,部分汽車企業在2015年紛紛以降低官方指導價的手段,開啟了新的競爭模式。
4月,這場以車企為主導的價格戰似乎進入了爆發期:上海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上海通用等相繼以不同形式降低了旗下車型的官方售價。而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也借車型換代契機,下調了廠商指導價。
“車企集中降低官方售價的情況很少見,今年幾個主流企業做出這樣的調整是出于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經濟大勢的影響、行業格局的變動、產能過剩、庫存過高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首席汽車分析師程曉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在這些企業的帶動作用下,‘官降’以及新車低價上市將會形成明顯的趨勢。”
集中降價
進入2015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形勢愈發緊張,市場終端的各類促銷活動不勝枚舉,卻依然效果平平。按照中汽協所發布的數據,一季度乘用車銷量為530.51萬輛,同比增長8.95%,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14個百分點。眼見車市并未如往年一樣迎來“開門紅”,增長卻有持續放緩的趨勢,部分主流車企在4月開始集中降價“救市”。
4月6日,上海大眾VW品牌率先推出了“非你不價,矩惠風暴”活動,宣布旗下A0級兩廂車New Polo風尚版價格直降10000元,New Polo舒適版與豪華版、Cross Polo零售價也下調8000元;MPV車型途安全系零售價下調10000萬元。此外,途觀、帕薩特、凌渡、Lavida家族等車型也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優惠,包括零利率信貸、置換補貼等等。
作為今年一季度的乘用車銷量冠軍,上海大眾此番主動降價的帶動作用相當明顯。
長安福特隨即宣布,除新蒙迪歐和銳界外,旗下在售車型均減免全額購置稅。
隨后,北京現代跟進這場“官降”價格戰并再出新招,推出了“‘貸’出財富新生活”活動。隔日,一汽-大眾啟動“質惠雙重禮”活動,高調“參戰”。旗下全系車型最高優惠7800元的一年保險,4000元~5000元的置換補貼以及最高零利率的貸款優惠。4月14日,上海通用雪佛蘭品牌也發布了“官降”方案。
除了上述在2014年乘用車銷量排名中名列前十的車企之外,其他車企也通過不同方式正在實行或醞釀“官降”,一場由車企主導的、劍拔弩張的價格戰已經呼之欲出。
暗潮涌動
“自2010年之后,中國汽車市場上就基本沒有出現過這樣相對集中的車企下調官方指導價,包括在前幾年微增長的時期。”程曉東告訴記者:“而今年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際上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價格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最大。進入2015年之后,中國汽車市場明顯供大于求。”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將超過3200萬輛,而根據中汽協的預測,今年的增長預計為7%,整體規模在2500萬輛左右。產能過剩的情況已經相當嚴峻。而且,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日前公開表示,根據一季度經濟運行的情況和中國汽車工業的產銷數據,實際銷量應該會低于預測的7%。
此外,一季度的銷量雖然同比增長了8.95%,但這部分增長卻并非主要源于終端市場,而是有相當一部分停留在了經銷商層面。根據中國汽車協會4月20日所發布的數據,今年3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77(庫存系數在0.8~1.2為合理范圍,1.5達到警戒水平),同比上升28%。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隨著廠家產量加大,并有部分仍然存在壓庫、強制搭售滯銷車型等行為,造成經銷商庫存壓力再超警戒線。
“由于前幾年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使得多數車企在產能擴張上過于樂觀。隨著之前規劃的產能逐漸落地,市場上的形勢也就愈發緊張。再加上整體增速放緩所帶來的影響,車企之間的競爭再度升級,價格戰也從原來的經銷商層面上升到車企層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
上有供大于求的產業大勢,下有生存艱難、難承重壓的經銷商,車企都難免面臨產能“無處安放”的威脅。這樣一來,狹路相逢勇者勝,“官降”或許是車企爭奪市場份額所能采取的最直接的方式。
大戰將至
事實上,早在2014年末,這場“官降”價格戰就已經露出苗頭。
“除了經濟環境、產能過剩等影響之外,車企在4月集中降價,也是出于對時機的考慮。一季度的情況已經讓車企意識到,今年的形勢并沒有年初預想得樂觀,而經銷商在去年就已經陷入生存困境,無法再通過庫存來為車企‘消化’銷量。另外,二季度是車市的淡季,如果再不出‘硬招’,不僅難以維持銷量增長,還可能令渠道陷入危機。”程曉東表示。
由此,一場轟轟烈烈的“官降”價格戰正式爆發。盡管目前多是以合資品牌為主,但在交叉競爭下,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將難以避免被卷入這場降價“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