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網絡黑色產業鏈來勢洶洶。
“全國日均54萬部手機中毒,支付類病毒增長迅猛;網絡社工類欺詐以廣東發案量最大,男性及90后最好騙;四成惡意網站以色情網站的幌子行騙。”這是騰訊首次在對外發布《雷霆行動網絡黑色產業鏈年度報告》中,關于互聯網黑色產業鏈的最新統計數字。
過去一年,從12306數據遭遇撞庫攻擊、索尼影業被入侵,再到OpenSSL“心臟出血”和國內通用頂級根服務器出現異常,安全問題成為熱點的次數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網絡黑色產業已經從半公開的純攻擊模式轉化成為斂財工具和商業競爭手段,集團化、產業化趨勢明顯。
“網絡黑色產業鏈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后,在社交網絡、網絡存儲、電子支付和各種基于網絡而興起的全新商業模式中無孔不入。”IDF威懾防御實驗室聯合創始人萬濤如是說。
黑產團伙區域聚集明顯
所謂“網絡黑色產業鏈”,就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工具,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施的以營利為目的、有組織、分工明確的團伙式犯罪行為,主要可以分為技術類、社工類和涉黃涉非類三大類型。
具體而言,技術類是指利用網絡和計算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缺陷,竊取數據和信息,以及對網絡和計算機發起的各類攻擊;社工類是指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好奇心和貪婪等心理弱點,以冒充熟人或博取同情等社會工程學的方式進行網絡盜竊、詐騙和敲詐;涉黃涉非類是指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難以追查性,進行如網絡色情、網絡賭博、販賣槍支彈藥和違禁品等的涉黃涉非違法犯罪活動。
在網絡黑色產業鏈中,上游為黑帽技術實施,中游為黑產犯罪團伙,下游則是支持黑產犯罪團伙的各種周邊組織。位于上游端的木馬病毒、釣魚網站制作者和販賣者普遍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靠散布病毒和釣魚網址批量控制用戶的終端設備,以達到詐騙和盜取財產的目的,平均一個上游端就可長期供養10個以上網絡黑產犯罪團伙。
根據騰訊雷霆行動的網絡黑產大數據分析,黑產犯罪團伙具有很強的區域聚集性,主要集中在廣西賓陽、福建安溪和海南儋州。
其中,廣西賓陽聚集了超過3萬人的各類網聊詐騙團伙,約占全國網絡詐騙黑產人員總數的27%;福建安溪聚集了約1萬人的網購詐騙、釣魚網站詐騙團伙;海南儋州聚集了超過4萬人的各類網絡中獎、網絡機票詐騙團伙,約占全國網絡詐騙黑產人員總數的30%。
三大變化
從騰訊各大安全平臺的大數據分析來看,2014年網絡黑色產業鏈主要呈現以下三個變化:
一是網絡黑產已經從過去的黑客攻擊模式轉化成為犯罪分子的斂財工具和商業競爭手段,呈現出明顯的集團化、產業化趨勢。通過盜取多個網站數據庫,獲取網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資料已成為黑產人員的慣用招數。
二是網絡黑產人員更傾向于對手機進行攻擊。2014年全國有接近2億的手機用戶感染病毒,日均54萬部手機中毒,這個數字比2013年幾乎翻了一番。其中,利用偽基站發送詐騙短信,誘導用戶下載和安裝木馬病毒,是2014年網絡黑產團伙最愛用的犯罪手法之一。
三是隨著大量網站數據庫被盜取,越來越多網絡犯罪分子傾向于在掌握網民個人信息后,以冒充熟人或博取同情等精準式詐騙場景對受害人進行欺詐。據雷霆行動大數據分析,此類網絡詐騙人員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海南和福建等重點區域。
以愈演愈烈的手機病毒為例,2014年騰訊管家安全軟件在PC端上發現超過1.3億個新增病毒,移動端上發現超過100萬個新增病毒包。2014年,移動端共有1.97億用戶感染病毒,平均每天有接近54萬部手機中毒,是2013年的1.8倍、2012年的5.7倍。
而在眾多手機病毒中,能夠直接獲取經濟利益的支付類病毒發展最為迅速。2014年移動端支付病毒包為13.7萬個,是2013年的3倍。共有1562萬個移動設備被感染,也就說每天有4.27萬個移動設備被支付類病毒感染。通過支付類病毒感染用戶移動設備,犯罪團伙可以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進而控制手機、攔截短信驗證碼,從而盜取財產。
2014年移動端支付類病毒最大特征表現為“偷短信”,即靜默刪除短信、靜默發送短信,再通過社工庫及社工類欺詐騙取用戶的銀行卡號、身份證、手機號等,悄無聲息地盜走用戶網銀或第三方支付賬號的資金。
去年3月19日,騰訊雷霆行動聯合江蘇徐州警方成功搗毀了一個以下訂單為名,通過向多個網店店主的手機植入木馬、攔截網銀短信進行網絡盜竊的犯罪團伙,在14省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37名,瓦解了一個完整的“寫馬-免殺-種馬-洗錢-分贓”黑產犯罪鏈條。經調查,該案受害人達261名,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
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警方聯合騰訊雷霆行動為網民總結了“四不”安全提醒:第一,不輕信任何轉賬要求,務必電話確認;第二,不透露短信驗證碼,發現手機收不到短信驗證碼馬上送檢;第三,不隨意點擊鏈接,釣魚網站難辨別,聊天中發來的鏈接不要隨意打開;第四,不在非官方網站輸入賬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