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間,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4年半年度報告。
引人矚目的是,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房地產行業出現分化調整的形勢下,華夏幸福依然向投資者交出了亮麗的答卷。
1~6月,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13.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8%;實現營業利潤36.48億元,同比增長56.2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01億元,同比增長30.06%。
報告期內,華夏幸福銷售額共完成242.13億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52.2%,增速居行業前列,銷售額及銷售面積行業排名進一步提升。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今年整體市場行情確實比較差,業績同比大增的企業應該都屬于黑馬,值得同行借鑒和學習。實際上,增長的背后自然是企業有較好的基因。華夏幸福成功的最大要點就是產業和城市實現無縫黏合。
“目前很多涉足產業開發的企業,實際上都難以做到這一點。”嚴躍進表示,這是華夏幸福最大的競爭優勢 .
模式領先業績飄紅
華夏幸福將業績增長歸因于其產業新城業務模式。
有別于其他新城建設開發商建幾個項目就走,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模式是協助地方政府從最開始的城市定位、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到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服務及城市運營等,實現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有機結合,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動力。
華夏幸福持續在一個區域深耕數年,通過產業規劃、打造和升級,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民生的良性循環。而在建立運營這一生態的過程中,多層次的盈利點也給了公司業績強有力地支撐。
1~6月,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13.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8%;實現營業利潤36.48億元,同比增長56.21%。
在華夏幸福上半年113.82億元營業收入中,按園區業務和地產開發業務劃分,園區收入約59億元,占到公司收入的半數以上;利潤約18億元,占公司利潤的七成以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上半年產業發展服務實現收入35.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2.32%。2014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旗下產業新城新增簽約入園企業36家,新增簽約投資額211.8億元,而去年同期新增入園企業28家,新增簽約投資額102.4億元,無論是簽約投資總額還是單體投資規模都明顯提高。
華夏幸福認為,其產業新城模式本身具有開放性的平臺屬性。開放性的產業新城模式能夠聚集、整合多樣化的商業、產業、資本等外部資源,衍生出各色各樣的傳統業態和創新業務,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進而創造出永續發展的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
在嚴躍進看來,做產業園關鍵要真正抓取幾個要素:園區、產業和供應商。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只是圍繞園區而做開發,結果淪為簡單的地產開發商。部分企業相對有前瞻性意識,能夠圍繞產業而做,但往往會發現效果一般。而能夠真正從供應商的角度來做產業園的還是非常少。而華夏幸福卻能夠把這三個要素真正地統領起來。尤其從入園企業的實際情況看,企業素質很高,具有扎實推進產業創新和實現產業協同目標的能力。
合作創造協同效益
深圳房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的核心在于對城市價值的引導和創造。通過產業興盛提高區域土地價值和人口導入速度,華夏幸福后續多層次的城市業務才有更多的溢價增值空間,成為抵抗行業周期最犀利的武器。
記者通過對華夏幸福的調研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加強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切實把握區域發展的客觀要求;提升產業研發和規劃水平,甄別產業集群發展機會,增加產業促進產品梳理;強化多元招商能力,積累和運用大客戶、大數據 、圈層營銷等關鍵手段,迅速達成產業促進目標;建設和提升產業平臺,完善金融平臺,利用投資干預加速產業集聚和升級;優化產業園載體建設,全面提升產業園設計、建設和運營能力。
嚴躍進表示,目前困擾很多產業園開發企業的問題是:如何吸引優質企業入駐,并且能夠實現協同發展。
資料顯示,此前華夏幸福已經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京東商城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各開發區域建設產業基地;在美國硅谷設立孵化器,形成“孵化-中試-生產”的跨國產業鏈條,引入高科技企業落戶各開發區域;全面推動固安肽谷生物醫藥孵化港、航天科技產業基地、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電子商務產業港、大廠影視制作產業基地等項目的建設運營。
嚴躍進對此也表示,華夏幸福的閉環平臺思維在逐漸成型。在這個兼具內生性和開放性的平臺上,華夏幸福能夠聚集、整合多樣化的商業、產業、資本等外部資源,衍生出各色各樣的傳統業態和創新業務,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進而創造出永續發展的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而這樣一個生態系統,追求的是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也即協同發展。
堅守戰略發展蓄力
2014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新拓展了北京房山和河北任丘進行產業新城的開發建設,另外還與南京市溧水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保定市人民政府就合作開發建設經營江蘇溧水及白洋淀科技城約定區域分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分析認為,從華夏幸福新拓展的項目區位不難看出,其產業新城業務一直堅守“聚焦大北京,做大環上海”的戰略布局,順應了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的主導方向。
其中,北京房山的園區項目標志著華夏幸福將十年“固安實踐”復制進北京,意義非凡,將成為華夏幸福經營和市值的新起點。而河北保定的白洋淀園區項目,標志著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業務版圖已由北京中心輻射50~100公里半徑范圍擴展至100~150公里半徑范圍,進一步完善其“三圈四軸”環首都布局,并且依托白洋淀稀缺生態資源促進承載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
河北任丘的園區項目則與保定白洋淀區域、廊坊文安區域、天津武清區域共同構形成京津保三角輻射帶的第二圈層,有利于夯實京津保三角輻射帶布局,增加優先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經濟輻射的廣度和深度。
“以上環首都經濟圈布局以及未來新增拓展區域將在京津冀一體化實質性啟動后逐步開始發力。”有分析師認為,項目拓展的發力將為華夏幸福未來一段時間的業績提供有力的保障。
對此,嚴躍進表示,固安模式值得未來各個城市和企業的借鑒。這背后有這樣一個邏輯,即緊緊抓住三類需求,包括居民、地方政府和企業。而要真正做到這樣一點,關鍵要對城市發展和政策走向有一個比較好的理解和解讀。
嚴躍進分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相比別的企業,華夏幸福似乎更受青睞。實際上,對于此類產業園的引入,地方政府有非常嚴格的審批要求,主要參考標準就是能否實現當地區域能級提升。很顯然,華夏幸福是基于企業實力和卓越的產業領導力而獲得地方政府青睞。可以預見,未來隨著區域協同發展的節奏加快,此類企業的市場機遇會更多。
軟實力支撐可持續發展
李宇嘉表示,產業新城項目的拓展,需要運籌帷幄。尤其在硬實力的發展基礎上,也需要有軟實力的支撐。
進入2014年,華夏幸福就在產業促進方面動作不斷,同時收獲頗豐。
今年3月,華夏幸福通過香港全資子公司環球產業投資在美國硅谷設立產業孵化器。該孵化器設立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和孵化高新技術項目,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公司可衍生開展VC、PE等股權產業投資業務,在全球高科技創業天堂硅谷設立該孵化器有利于整合全球高新科技領域的最前沿的技術,進而驅動相關產業在國內的產業新城平臺落地升級。
4月,公司公告與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中心建立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共建實驗區的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共建實驗區”正式落戶公司嘉善園區;與河北京通易購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京東華北訂單處理中心庫房合作合同》,完成了與電商龍頭合作的首次實踐,為公司接入并培育電商增值業務進一步創造有利條件;簽訂《固安衛星導航產業港項目入區協議書》,與固安新興產業示范區共同開發固安衛星導航產業港項目,針對入園企業共性需求而接入的提供標準化廠房、研發中試樓宇及配套設計的增值服務項目,成為最大化發揮產業新城潛在收益的戰略實踐。
5月,華夏幸福為固安園區引入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項目,未來一大批清華的高新技術成果在基地中試孵化并優先在固安產業新城產業化,還可向其大廠、香河、永清、霸州等其他京津冀園區進行復制,帶動北京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駐產業新城,促進產業新城的高層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聚集。
有券商分析表示,華夏幸福產業發展和服務能力等軟實力的不斷提升,能夠有效維持旗下產業園活力,保持產業新城模式的可復制性和可持續性,該公司長期穩定的增長可期。
華夏幸福認為,長期來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將由資源投入型轉為創新拉動型,產業升級成為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也將成為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基石。公司將繼續毫不動搖地堅持“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的偉大使命,堅持“成為引領全球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的產業新城運營商”的宏偉愿景,堅持產業新城業務模式,努力使所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