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中報業績預告,本報日前盤點了那些業績增長超過1000%的預增王。然而,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有那么一批公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業績大幅下滑超過了1000%,登上了預減王榜單。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前期虧損嚴重,后期一時難以扭轉。
本報見習記者 王荊陽
昨日,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鋼鐵行業中,17家上市鋼企披露中報業績預告,首虧和續虧的鋼企為7家,其中,韶鋼松山尤其惹人注意。
數據顯示,韶鋼松山預計2014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7億元至7.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097.53萬元。預告凈利潤最大減少的幅度達到6934%,毫無疑問,韶鋼松山堪稱是這17家發布中報業績預警鋼企中的虧損之王。
“韶鋼松山2011年巨虧11.38億元,2012年巨虧19.52億元,2013年稍微盈利,躲過了披星戴帽,不過今年看來又走回老路了。”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韶鋼松山前期虧損嚴重,后期一時很難扭轉過來,如今持續虧損,同比降幅很明顯。”
換帥仍深陷巨虧漩渦
對于上半年業績預虧,韶鋼松山給出的解釋是,上半年鋼材消費持續低迷,受鋼材價格同比跌幅遠大于鋼材成本跌幅的影響,鋼材銷售毛利同比大幅降低;同時,受融資成本率同比大幅上升及人民幣貶值的影響,財務費用同比大幅上升,所以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虧損。
具體而言,鋼材銷售毛利下降導致利潤減少約3.5億元;財務費用同比增加2億元,其中匯兌損失增加1.8億元、利息支出增加0.05億元、利息收入減少0.1億元;銷售費用增加0.6億元,銷量增加導致一票結算運費等增加影響;資產減值同比增加0.8億元;營業外收入減少0.3億元,主要是受處置非流動資產收益、政府補助減少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韶鋼松山此次的解釋和公司在公布今年一季度虧損時給出的解釋基本一致。
對此,張琳向記者表示,韶鋼松山這次對業績預虧給出的解釋并不能作為公司連續兩季度虧損的原因,“兩次解釋都說是鋼價跌幅大于鋼材成本跌幅。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鋼材成本跌幅是快于鋼價跌幅的”。
今年上半年,鐵礦石遭遇滑鐵盧,價格不斷探底,甚至一度跌到89美元/噸,距離2012年的88.5美元/噸低點僅一步之遙,這意味著10年內首次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形勢。
另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韶鋼松山如今剛經歷了董事長更換,二季度又虧得這么厲害,看來也和公司管理層的管理思路有一定關系。
據記者了解,4月15日,韶鋼松山董事會表示,公司董事長余子權因工作原因,向董事會遞交了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的辭呈,將提名公司董事、韶關鋼鐵總經理王三武為公司董事長。
資料顯示,余子權于2007年4月3日被選舉為韶鋼松山董事長,至今在任已經長達7年,年報顯示,余子權董事長任期為2012年6月18日至2015年5月22日,這意味著余子權此屆任期還未滿就卸任了。
韶鋼松山當時給出的解釋是:根據公司的工作需要,任期是可以調整的,而且余子權辭職后將擔任韶關鋼鐵集團的黨委書記,不過其不再管理公司的生產經營。
“公司換了董事長,在公司的管理思路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而前期虧損嚴重,這對韶鋼松山二季度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張琳說道。
無多元化產業阻礙業績轉好
在談及韶鋼松山成為行業里的“預虧王”時,張琳向記者表示,韶鋼松山的鋼鐵產品競爭力不足以及公司多元化產業的疲軟也是其虧損的主因。“韶鋼主要產品為棒線材,跟基礎建設有直接關系。但是目前國內房地產行業形勢現在也不像之前那么火爆,韶鋼松山可謂是時運不濟。”張琳說道。
而韶鋼松山的產業過于單一也成為其業績難以好轉的制約因素。“韶鋼松山也沒有多元化產業,扣除投資、非鋼產業等收益,其實這幾年多數鋼廠的鋼鐵主業實際上是虧損的。但是在韶鋼松山的營業收入中,其他補充業務僅占1.39%。公司主業就是鋼鐵產品,占93.37%,其他就是焦化產品,占5.24%。這折射出韶鋼松山的多元化產業發展的不足。”張琳表示。
需要關注的是,自2012年寶鋼成為韶鋼松山第一大股東以來,韶鋼松山并沒有因為寶鋼的入主而促使業績效益好轉。
“寶鋼想把韶鋼松山作為為寶鋼特鋼提供鋼坯的基地,寶鋼在銷售和資金方面都有其優勢。不過同樣的經營環境,韶鋼松山卻一直在虧損,這中間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韶鋼松山自己明白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半年巨虧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而韶鋼松山的下半年究竟會交出一個怎樣的成績單?在張琳看來,并不樂觀。“韶鋼松山的產品競爭力不強,沒有差異化產品,又沒有過低的成本優勢,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道路只會比其他企業更為困難。”
張琳表示,韶鋼松山上半年虧損嚴重,即使下半年經營業績不錯,最好程度也不過是扭虧而已。“整個鋼鐵行業之前已經熬過了連續10個季度的虧損期,今年二季度鋼企終于開始盈利。但鋼鐵行業仍處于調整期,產能過剩,嚴控環保,清理產能等頑疾依然存在。所謂調整,是通過市場化來完成的,也就是說由市場淘汰落后者。如果鋼企出現虧損,政府就施救,這樣市場化的時間就會拉長,不過沒有預見的盈利,政府如今也不愿意去填補這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