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國與拉美之間的商貿關系越來越增強。隨著越來越多的拉美企業走向國際化,中國成為供應鏈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中國企業對拉美各國的投資貿易還遠未完全發揮潛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當地的營商環境還有文化的認識不足。
在近日環球資源特別推出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福州站”上,香港陳黃鐘蔡會計師事務所拉丁美洲部的高級商務咨詢顧問李曉玲女士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拉丁美洲國家商業發展的現狀以及投資策略。
拉美各國市場形態各異,潛力巨大
針對拉丁美洲市場,香港陳黃鐘蔡會計師事務所拉丁美洲部的高級商務咨詢顧問李曉玲女士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
第一,智利跟中國早就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90% 以上的進口產品幾乎是無關稅的,因此與智利貿易較為便利;
第二,巴西的官僚主義非常盛行,比如進口程序較復雜,關稅較高。因此與巴西打交道需要動點腦筋;
第三,墨西哥跟44個國家簽訂的12個自由貿易協定,但還未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因此企業可以從不同的國家以較低的關稅去采購它的零部件,然后再把產品組裝出口到其他市場,這就巧妙地避免了關稅壁壘。
針對各國消費特點制定合理營銷策略
除了拉美市場的整體概況,明確這一區域消費者的消費偏好等,對中國出口商有的放矢地制定銷售推廣策略也有莫大好處。智利人對電子產品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說電腦、平板、智能手機,零部件等等。他們穿著不講究時尚,非常看中質量和耐用性。
墨西哥的大眾消費市場傾向于購買中低端的產品。只有8%的墨西哥家庭的月收入超過8000美金,基本上接近60%的家庭的月收入在一千美金以下。
巴西的中產階級月收入到達三千美金,接近一半的中產階級的年支出在8500美金左右。巴西人很喜歡花錢,他們可以花60%的收入在產品和服務上,而且他們很喜歡追逐奢侈品。法拉力在巴西的銷售量全球最高,全球最賺錢的LV在圣保羅。
哥倫比亞的恩格爾系數非常高,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的生活必需品支出占了消費支出的絕大部分。
打開拉美市場還需“入鄉隨俗”
李曉玲女士與拉丁美洲企業客戶有多年打交道的經歷,她總結到,如果要和拉美買家談判生意,要克服幾個障礙:
第一是語言障礙需要克服。拉丁美洲人不怎么說英語,墨西哥等國說西班牙語,巴西人說葡萄牙語。他們對本土語言還是比較在意,不太喜歡用英語交流;
第二是和買家建立信任關系非常重要。一旦和拉美的建立信任的關系,他們會很忠誠。這個關系可以凌駕在價格之上,即便可以在其他地方尋找到更好的價格,他信任你,就會一直跟你做生意;
第三是時間的觀念。拉丁美洲人喜歡遲到,如果你們有機會跟拉丁美洲買家進行見面、開會,面談的話,早到或者準時并不會認為是一個禮貌的行為;
最后就是要說要做好前期的心理準備,比如說像巴西的官僚主義非常盛行,如果你發一份報價,可能一個月不會回復。不是因為他們懶散,而是可能他們一個報價需要很多部門去驗證,去批準,所以影響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