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聚集能源、化工企業的山西呂梁山深處,隱匿著企業排污的管道;河水最終流入了十余公里外的黃河
山西呂梁,富礦之地。當地一些老百姓練就了令人心酸的“看水識污絕技”——河道里如果流著乳白色或者發黃的水,上游一般會有鋁廠或鎂廠;如果是黑色的水,上游則可能是煤礦或洗煤廠。
連日來,各地基層環保局很忙。霧霾剛散,一些地方又爆出地下水污染“懸案”。監管和排污,這樣的貓和老鼠游戲也存在于呂梁?!?a target="_blank">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當地調查發現,少數企業采取修建排污暗渠的方式逃避環保執法。
在當地知情人士的引路下,本報記者花費三天時間找到了一條高、寬均達數米的水泥排污暗管。知情人士稱,這個排污口經河道流至黃河。附近有多家企業,包括山西森澤能源科技集團公司(下稱“森澤能源”)。
在經歷了數輪“關小上大”后,目前呂梁留下來的一些能源企業均為當地行業內的龍頭。為了排污,這些企業煞費苦心。當地一位業內人士稱,個別能源企業有兩套排污渠,一套是明面上的、一套則是暗渠,當地執法部門查處起來難度極大。
當地曾發生過農作物因河水污染絕收,早年媒體也報道過呂梁新生兒缺陷問題。雖然企業排污對于一些人體危害是否有直接原因還有待科學查證,但保障“飲水權”、“環保權”是“美麗中國”的底線這點不容否認。《新華每日電訊》昨天刊文稱,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而發展,罔顧“綠水青山,白云藍天”。GDP帶上了“血”和“毒”,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路也斷送了。
暗渠隱匿
本報記者在呂梁調查發現,當地一些煤礦、鋁廠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廢水外排現象。
當地人稱,要想知道附近有什么企業,去河道看看水色就行,各色河水流經當地的山溝,最終都排向了黃河。
和當地眾多能源企業一樣,森澤能源也坐落在呂梁山深處。呂梁市柳林縣劉家山鄉工業園區內,坐落著森澤能源阻燃新材料二期工程。企業人士稱,項目正在修建。盡管是在建工程,但有知情人士稱,森澤能源始終在邊施工,邊生產,邊銷售。這里的企業普遍存在類似問題,不足為奇。
在柳林縣,上述阻燃新材料項目被視為工業重點轉型項目之一。公開資料顯示,這個項目的阻燃新材料用于橡塑品阻燃填料、人造石材、牙膏填料、仿玉制品、人造瑪瑙等行業。
森澤能源是一家集能源化工、冶煉、旅游、餐飲、商務為一體的民營企業,擁有資產70億元。在當地,這家企業是高效環保型產業的典型。
21日下午,本報記者進入柳林縣境內的劉家山鄉,也就是包括森澤能源在內的多家化工企業聚集地,還包括煤礦、洗煤廠、鋁礦在內的眾多能源企業。
因為山里氣溫低,河道里的積雪尚未融化,但依然可以在一些地方看到河水略顯乳白色,水下也沉淀有一層白色的淤泥。沿著公路一直前行,進入柳林縣孟門鎮,山里的河水由此進入黃河。在河道兩旁的沙灘上,可以清楚看到有白色粉末狀的物質。
盡管有當地知情人士帶路,但要找到排污暗渠并不容易,為此本報記者花費了三天時間。
記者發現,暗渠隱匿于一條下坡路之下,一家洗煤廠已經在附近建起了廠房,排污口的兩側也修建了大量房屋。一般車輛從公路上駛過很難看到排污口,只能從下游沿河道向上行走才能進入。
記者進入這個高、寬均達數米的洞口發現,有約2米寬、10余厘米深的乳白色污水不斷流出。一旁的淤泥上,也有和孟門鎮黃河岸邊相似的白色粉末狀物質。排污口外十余米處,一些靜止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層乳白色的黏稠物質。
知情人士說,此處排出的污染物最終流入十余公里外的黃河孟門鎮河段,“這附近有森澤一家鋁礦,洗煤廠或煤礦流出的污水絕不是乳白色。”
排污監管挑戰
在呂梁采取類似排污手法的并非森澤能源一家。知情人士說,個別能源企業兼修兩套排污渠,一明一暗。企業在修建廠房初期就會先行修建暗渠,待廠房建完后,暗渠已被廠房和周邊的建筑覆蓋,當地執法部門查處起來難度極大。
有企業甚至直接在廠區附近排污。2月23日下午,本報記者在位于呂梁方山縣新星冶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星冶煉”)采訪時,就在廠區周邊看到了多達五六處被污水覆蓋的地方,個別墻底的土地已被廢水浸泡得發紅,碗口粗的樹木也被浸泡在發紅的廢水中。
在廠區西南角,本報記者看到了兩個寬3米多、長8米多的水泥池子,積雪難掩池內烏黑的廢水。據熟悉該廠的一位人士稱,這是新星冶煉的排污口,“現在不到排水的時候,排的時候翻騰勁大著呢。”
在當地媒體的報道中,新星冶煉還曾“全力構建綠色生態企業”。
同樣是在方山縣,本報記者在知情人士的引路下,也在一座國有煤礦的斜井處找到了一條用于排放污水的管道。和新星冶煉一樣,該煤礦的污水也不是長期排放。
上述人士稱:“現在環保部門查得緊,企業只是隔三差五地排水,煤礦和鐵廠都是黑水,排得多了在河里就能看出來。”
呂梁政府部門人士稱,對于一些排污企業的監管,有關部門的辦法不多,“現在還能干能源企業的,都是有關系、有背景的。”
公開資料顯示,森澤能源董事長劉繼平2009年當選為呂梁市工商聯副主席、呂梁市二屆人大代表。
“怎么引領經濟的低碳發展更是劉繼平經常思考的問題。”2012年3月《呂梁日報》一篇文章中寫道,400萬噸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就是在這一思路和責任下擔當和承接的。項目建成后,年消化400萬噸煤矸石;上繳稅費14.9億元。
呂梁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當地企業所得稅完成65.5億元。
污染往事
2012年,呂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8%,2011年當地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總量位列全省第四。在呂梁經濟指標飛速發展的背后,是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
2012年3月,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稱,呂梁境內的汾陽市的部分農作物絕收。專家組認定,這是因污染所導致的。同時,在一些被村民認為受污染的文峪河上游,發現了排污口。該事件曝光后,當地對一些政府官員進行了問責。
據當地人介紹,文峪河流經的文水縣在十幾年前曾是魚米之鄉,但隨著當地多家鋼鐵、煤礦、化工企業的上馬,文峪河內早已沒了往日豐富的產出,取而代之的是不斷注入河道的污水和深達數十米的沙坑(河道內挖沙嚴重)。
距離文水縣百余公里外的呂梁興縣,也曾遭受化工企業之苦。當地曾有一家鎂廠被當地人稱為“魔鬼廠”,2004年左右,該廠剛落戶興縣時,當地村民還被高額工資吸引,紛紛前去上班。其時,鎂廠產生的工業廢水直排廠區門口的蔚汾河。周邊的村莊也整日籠罩在黃灰色的煙霧中。有村民說,直到村里有人開始得肺炎和癌癥,他們才覺得,鎂廠留在村里是個禍害。
鎂廠在去年因市場行情不好倒閉。“雖說不是我們趕走的,但總歸是在興縣消失了,我們還是感到高興。”興縣一位基層官員說。
同樣讓呂梁人感到擔憂的是數年前,媒體報道的新生兒缺陷問題。媒體報道稱,2004年,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首都兒科所及山西醫科大學曾聯合在中陽縣、交口縣進行調研,專家們力證了該地區新生兒缺陷高達8%。
有媒體將其原因指向了當地挖煤煉焦造成的環境污染。但這一說法未獲官方回應。
時至今日,當地官員對新生兒畸形率一事均三緘其口,不予回應。近年來,而隨著山西有關部門對此事的重視,當地新生兒畸形率已下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排污企業的存在,也滋生了一些以敲詐為生的媒體從業人員。“隨便拿個相機拍上幾張照片,給企業傳真過去,就會有人給你打電話商量解決,少則三兩千,多則上萬。”當地宣傳部人士說。
此次當記者就森澤能源涉嫌在河道內排放污水一事采訪時,企業有關負責人稱,由于該公司目前人事變動,環保方面的工作有所停滯,希望理解并數次拿來現金和高檔香煙,幾經周折后,本報記者才退回了錢物。
企業排污污染環境: